144章:婚事_女知青的美满人生
李道然小说网 > 女知青的美满人生 > 144章:婚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44章:婚事

  子江和梅秀一听自己的婚事下半年办理,心中高兴极了,做事更有了劲头,尽心的搞好这几亩责任田。(爱阅读

  满姐听到子明和菊香订婚的消息,她只在心里暗暗的叫苦,怪自己反而弄巧成拙。过去看不起子明是因他比自己小,没主见,还有点轻率,现在看他比以前变得沉着得多了,等到自己有了这份心思时,却促成了他和别人的好事。现在怎么办?她有些心慌意乱,不知所措了。但经过这件事情,让她与刘金贵退婚的事已经狠下心来。

  刘金贵这几日颓废极了,他知道与满姐的婚事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了。他专程到街上把这事向他哥说了,要他哥想办法。刘星贵对兄弟的所作所为也是一清二楚,听他说起满姐还不肯答应结婚的事,就给了他一顿骂,说他太不争气了,争气的有何至于还不肯结婚。

  刘金贵沮丧的回到家就怄得睡在床上了。他妈以为她病了,就到床边问着,一问三不应的就要老头去喊医生。老头却没有这样好的性子。狠狠地说:“喊个娘的尸,么子病啦?还不是满姐那里引起的病啊,是自己不争气,又怪哪个呢?”

  这金贵妈的性格也只是在儿子面前是好的。见老头如此说儿子,恶声恶语的对老头说:“他以前是做错了事,难到就不容许他改?”

  刘国泰早就看不惯老伴这么宠儿子,听她如此一说,更是气不打一处来。“他改了吗?就是你从小惯坏的,他还改得了吗?六月的杉木定了性,又改得何只去。”

  “那你就把他杀了、埋了,就免得怄气啦。”

  刘国泰也没好气的说;“死了倒还省事。”

  金贵妈一听,骂着老头:“死就只能死得你这没良心的人,还愿自己的亲生儿子去死。”

  “我是恨铁不成钢。”

  刘金贵躺在床上任他们老俩口吵着,反而吵得他睡着了。

  吴

  桂芳在家里补着子江和子明的烂衣服,听到前面屋里刘家的婆婆老倌在斗嘴就想去劝劝。正好周娭毑路过这儿也听到了,两人邀着一同进来了。

  吴桂芳笑着问:“你们商量么子事啊,声音这么大。”

  说得金贵妈笑着回答:“商量么子事哪,还不是为满姐拒婚的,她退又不退,结也不结,一收进来吧也和你们一样多作两亩黄麻。”

  “刘婆婆嘞,你莫为黄麻的事急咯。”她指着吴桂芳说:“子江和梅秀还有点后悔,你看她后不后悔。”

  “后悔也是空的了,现在不能赶播了,为什么呢?今年的黄麻多如牛毛,估计黄麻也只是做麻袋。要求量不大,如果商家见物质多了就会压制压价的收购,丰产不丰收。”

  刘国泰听了吴桂芳的分析后,心情开朗起来。还有点埋怨情绪说:“不管多做黄麻,把媳妇收进来也是完成一件事啊。”

  金贵妈有些无奈的说:“她不同意又有么子办法呢?还抢亲不成。”

  周娭毑也出着主意说:“这样拖不是一个办法,金贵一年一年的老了,你们就跟他们说直的,要么就退,要么就结婚。”

  金贵妈待他们走后一想,真要这么退了就便宜了他们张家。

  在稻谷勾头的那段时间,正是洞庭湖的大雨季节,几天的大雨就把院内的庄稼淹了,电排把院内的水抽到河里。河水又猛涨着,几天时间又涨到危险水位。全部的劳动又投入到紧张的防汛中。

  为了保证大堤不出问题,上面通知电排不准抽了。水田淹了,有些农户种在低洼田的黄麻被水浸泡着。那些种植得多的望着被水浸泡的黄麻,几乎是包含那眶辛酸的泪水,只是叹气。

  吴桂芳虽没淹着黄麻,几亩的稻谷一淹,也够叫她伤心的了,想着子江的婚事和子明的定亲就成了泡影。

  人民公社改成乡政府,大队改

  成了村,当上村长的张富喜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,知道子江这小子是斗不赢他的,想着种田的还是种田,当干部还是当干部。

  现在当干部的又省心省力了,再也不担心生产的好坏,还得了上千元的工资。这样的灾年对他来说并没有大碍,只是对他收缴款项工作带来不利。他知道吴桂芳今年的日子是不好过的,倒在猪栏边的日子又要来了。想起她举杯庆祝赦免后的那股子劲,又露出讥讽的微笑。

  河水涨了退,退了又涨,一直连续了二十多天,到电排抽干水搞倒种春时,杨四保和子江一算倒种春的生产期到抽穗扬花的时候正是寒露季节。这一年连倒种春都没搞,早些犁耕过来种上油菜。

  子江忙完自己的之后又来帮王三。王三今年种了六亩黄麻,四亩被水淹了,虽然收了两亩的黄麻,正如吴桂芳估计的没错,今年的价格低了。还难以还清今年的肥料与借款。加上妻子病后还不能下地帮工,自己一人忙不过来,田地又欠收。

  张富喜睡在床上想着,今年的灾年必须要早些进行款项上交,迟了要粮没粮,要钱就更没有。第二天就开了村组干部会议。下午就带人马进行着,他先从困难户收起。便来到了王三家里,王三只得哭丧着脸向村干部申述这困难。

  张富喜声色俱厉的说:“王三,少讲这些客观原因,这些申述的话我们在每家每户都听够了,在灾年跌价的情况下,每家每户都有困难,如果家家都不要了的话。你说说国家会不会垮,国家都垮了,你还有小家吗,我们每家每户都要替国家着想。像你们这样的家庭治病有钱,女儿上学有钱,只交款项就没钱了,说得过去吗?”

  王三听了张富喜的意思是说堂客不该诊病,儿女不该上学。一股怒火冲了上来的骂着:“放你娘的屁,挨邻挨

  舍的你还不晓得我家的家底啊,是找这个借那个挪来诊的病啦,我不这样借就会望着她死啊。你堂客是这样你诊不诊呀,你也有儿女就不要他去读书看看,你们这些人说说,他是不是放屁。”

  众人知道张富喜说过了头,都默不作声,进来了的都退到外面去了。

  张富喜知道自己的话说错了,就退到屋里向房里瞅了一眼。他到是知道王三妻子,热的时候怕热,冷的时候坐在那张平头铺上咳嗽。

  一张旧大柜旁摆放着他妻子陪嫁的书桌,现在也陈旧了。一看这东西值不了几个钱,就走到他儿子的房里一看,也是一张平头床上罩着旧蚊帐,床边用着红红砖筑了一个谷仓,就走了进去一看,里而只有几只箩筐,一口缸放在屋角边,他走了过去揭开盖一看满满的一缸米,他狞笑了一下,对于自己起了瓦房而得意着,心中不但不同意王三,还觉得他该,这就是跟自己做对的下场。

  他相信子江他们兄弟们,以后也没有好下场的。

  王三在堂屋里说,他去年没种黄麻却把他搞成了黄麻模范,这筑屋的钱还不知道是从哪里来,坐在门边的赵建春听了王三的这些话,感到吃惊,摊在大腿上的帐本差一点从腿上掉下来,心想:“群众怀疑了,这如何是好啊。”

  张富喜也听了,之前的得意消失,怒冲冲的出来:“怀疑的我房屋是怎么样筑成的?我就告诉你吧,是偷来的抢来的,你有本事就去偷、去抢啊。你把稻谷打成米,在骗谁啊,你以为我们兑现的就不要米了,我跟你讲,那米都要上交。”说完,指使村组干部把那缸米撮出来。

  家里仅有的一点米,今冬明春还要吃啊,王三妻颤颤抖抖的从床上下来求着他们:“你们行行好吧,看在我这病人的身上,等我身体好了后把田种好,一定还清这帐。”说

  着泪水也出来了。“我们这一家要不是二婶他们支助还不得了……”她哽咽的说不下去了,妇女主任望着她生怕她倒下去,赶忙走近扶住望着这样的家境也饱含着一眶泪水。

  村组干部看着哭泣的王三妻子和流泪的妇女主任,都不忍心去撮。

  张富喜见他们不动,怒吼着:“去撮呀!”

  几个村组干部听了。都慢慢走了进去,因茅屋太小,有一个竟退了出来。张富喜一见连忙斥问:“怎么退出来了?就因他这一户的困难而终止我们的兑现吗?”

  听他如此一说,几个村组干部只好动起手来。

  王三见他们如此,今天横了心,跑到厨房拿着菜刀,来到儿子的房门,边对着那几个动手撮米的人怒吼:“哪一个敢动我的米?你们不要我们这一家人活了,你们也别想走出这个门。”

  房里的村干部被吓得呆站在那里,走也不是,留也不是。

  几个穿警服的青年,一看王三行凶,就要上去行使他们的职权。

  富有同情心的赵建春,知道这样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了。还有一个病号坐在床上,不说社会的照顾,总得还要给人家一条活路走啊。

  他把帐本合上,起身跟那几个穿警服的青年咕隆了几句,又把张富喜喊到外面商量了一下,最后赵建春出面打圆场说:“王三,你家确实困难,就看在你妻子的病上跟你留着这点。”

  男子有泪不轻弹,只是未到伤心处!

  拿着刀守在门边的王三,听到赵建春这几句抚慰话流下了泪。哽咽的说:“赵会计,我王三从来就是讲脸面的,作田还粮是我们农户的职责,谁愿意拖欠?这真的是没有办法呢!”

  “别说了,我们都知道你的难处。”他不是不知道他们家的困难,要不是子明带着浩波出去做点小工钱,贴补他妻子的医药费,他妻子早就死了,而那时家里还要困难些。

  (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idaoran.cc。李道然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idaoran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